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标准
(试行)
为落实“以教育应用为主导,技术装备为保障,效益评估为手段”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进一步规范并促进全市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推进教育现代化,特制订《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标准(试行)》。
说明:1.本细则采用二级指标制,A级指标有5项,B级指标有34项,总分值200分。
为鼓励各校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充分挖掘学生及教师潜能,积极创设有鲜明个性的教育教学氛围,特增设A6附加指标,相应B级指标为2项,分值为20分,该项得分一并计入最终考评总分。
2.对照评估标准,凡自评符合条件的学校,可申报“南京市数字化校园”,由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估验收,采用分项打分的方法,每一项指标在规定的分值内由评估小组给分。总分为150分及以上的学校由市教育局认定为达标级数字化校园,总分为180分及以上的学校由市教育局认定为南京市示范级数字化校园。
3.评估验收采用材料评审、实地考察、座谈了解等方式进行。
4.本评估标准将依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一、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30分)
序号
|
内容
|
分值
|
指标描述
|
指标评测点
|
数字化材料准备建议
|
A1-1
|
信息化领导机构和重视程度(8分)
|
4分
|
学校有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
|
每学期召开两次以上会议,有会议记录
有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文件和制定的制度、规范、要求
|
|
A1-2
|
2分
|
有校级主管领导并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设备
|
能够独立制作并演示计算机幻灯片
对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和应用现状熟悉、了解
|
|
|
A1-3
|
2分
|
有与数字化校园相关的学科背景或学科教学经历的中层管理机构负责人,职能明确并能够正常开展工作
|
明确具体人员并落实相应的待遇
|
|
|
A1-4
|
人员配备和师资培训(6分)
|
4分
|
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每校应配备四名以上教育信息化专职工作人员,24个教学班以下学校应配备二名教育信息化专职工作人员
|
学校网络管理员由专人承担并持市级以上(含市级)网络安全证书上岗,工作量合理。有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教育音、视频资源制作人员
|
|
A1-5
|
2分
|
经常开展校本信息技术培训并能够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
教师按要求参加并通过相应的现代 培训考核;按要求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及网络管理员每年参加一次专业技能培训
|
|
|
A1-6
|
制度和规划
(8分)
|
4分
|
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齐全
|
有数字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管理、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
|
|
A1-7
|
4分
|
有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
|
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目标明确、具体、清晰。有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情况
|
|
|
A1-8
|
经费投入
(8分)
|
8分
|
学校落实信息技术应用的经费投入(有独立的学校数字化校园的设施设备和应用、培训的经费预算)
|
平均每年安排设备总价值的15%-20%作为设备增添、更新的经费;安排设备总价值的5%作为维护和保养经费;安排设备总价值的10%-15%作为软件更新和相关应用的服务经费
|
|
二、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40分)
序号
|
内容
|
分值
|
指标描述
|
指标评测点
|
数字化材料准备建议
|
A2-1
|
硬件设施设备(10分)
|
10分
|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硬件标准不低于《江苏省中小学 装备标准》(“十二五”版)
|
对照标准进行测评
|
|
A2-2
|
网络中心机房(10分)
|
10分
|
网络中心机房符合《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1)的标准。
|
对照标准进行测评
|
|
A2-3
|
校园网络建设(20分)
|
6分
|
校园有线网络带宽、维护和信息点
|
与南京教育城域网或当地政府网互联互通。有网络巡检、报修记录,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建立服务器运行档案。所有教室、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都有网络信息点
|
|
A2-4
|
6分
|
无线网络覆盖
|
办公区域、会议场所、图书馆等能够支持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学习
|
|
|
A2-5
|
5分
|
信息安全
|
系统安全措施具体落实,重要资料及时备份,有信息过滤软件,定期查看上网日志,有相应的信息安全应急机制
|
|
|
A2-6
|
3分
|
技防安全
|
机房、网络中心等场所防盗、防火设施和措施到位,人员疏散通道无障碍,有相应的技防应急机制
|
|
三、校园数字化资源建设(55分)
序号
|
内容
|
分值
|
指标描述
|
指标评测点
|
数字化材料准备建议
|
A3-1
|
学科资源(45分)
|
10分
|
学校有各种形式(购买、自制、下载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课件、图片、视频、音像、文字等)
|
包含所有学科
定期补充、更新、升级
有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
|
A3-2
|
25分
|
以校园网为平台,充分利用市、区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有学校特色的学科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
充分利用南京教育信息网、各区县教育信息网等平台,查找和下载所需的学科教学资源,并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
|
|
|
A3-3
|
10分
|
能够按照市、区县要求提供和制作优质的学科资源
|
能够独立完成课堂实录和相应的简单编辑,能够制作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有畅通提交、上传的渠道
|
|
|
A3-4
|
自主学习资源(10分)
|
10分
|
充分利用市级自主学习平台,能够满足学生在家庭或其他场所进行学习、交流
|
有主题学习网站,有学生在线学习活动的记录,有咨询交流的栏目等
|
|
四、校园数字化管理(30分)
序号
|
内容
|
分值
|
指标描述
|
指标评测点
|
数字化材料准备建议
|
A4-1
|
校务管理
(5分)
|
3分
|
校园网上有校园展示、党团建设、家校联系、班级和学生展示等专题版块和各处室工作版块
|
信息发布、更新及时
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进行身份认证
校内工作人员能够依据权限发布和获取信息
|
|
A4-2
|
2分
|
校务管理无纸化
|
校园网上有每周工作、公示、通知、文件、作息时间表等
|
|
|
A4-3
|
教育教学管理(20分)
|
10分
|
有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和学业质量分析系统
可以使用市、区提供的平台,若为自建平台则必须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无缝连接
|
学生基本信息、学业质量、统计、变更情况等及时更新上传,管理功能齐全
|
|
A4-4
|
10分
|
有教师管理系统
可以使用市、区提供的平台,若为自建平台则必须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无缝连接
|
教师基本信息、获奖信息、论文发表、变更情况等及时更新上传,管理功能齐全
|
|
|
A4-5
|
其他管理
(5分)
|
5分
|
学校人事管理、财产管理、档案管理、体卫管理、图书管理、实验室管理、维修管理均能按照上级行政部门要求正常使用
|
数据录入详细、更新及时、查询方便
|
|
五、校园数字化应用成效(45分)
序号
|
内容
|
分值
|
指标描述
|
指标评测点
|
数字化材料准备建议
|
A5-1
|
教师应用成效(17分)
|
5分
|
教师能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能有效利用电子白板、虚拟仿真、数字实验室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
有电子备课教案
计算机房等专用教室使用效率高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课课时不低于学期总课时的80%
|
|
A5-2
|
5分
|
教师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学习成绩实行数字化动态管理,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实行数字化动态评估
|
有数字化的成绩分析、试卷分析、交流沟通记录、教学反思等
|
|
|
A5-3
|
5分
|
学校有“手拉手”结对学校,并定期通过网络开展交流活动,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
|
每学期均能够利用网络定期开展活动
有相应的网络活动记录
|
|
|
A5-4
|
2分
|
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成果较多,学校中青年教师有个人主页及资源
|
相关获奖证书、图片、视频、网页、资源
|
|
|
A5-5
|
学生应用成效(18分)
|
5分
|
学生通过网上探究、问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搜集、筛选、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
有学生制作的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
有学生个人主页、班级主页
|
|
A5-6
|
5分
|
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能力强、成果较多。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与 相关的竞赛并获奖
|
近两年内学生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竞赛获奖
|
|
|
A5-7
|
5分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利用网络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的能力
|
有自制或购买的网络课程,使用率高
能够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探索
|
|
|
A5-8
|
3分
|
学校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学校信息化设施向学生公益性开放。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夏令营等活动
|
学校能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信息化设施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
|
|
A5-9
|
学校应用成效(10分)
|
2分
|
学校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含市级)现代 方面或相关的教科研课题,或有两个及以上市级以上(含市级)相关的个人课题
|
课题按照计划进行研究,有经费保证
有及时更新研究进度的课题专题网站
|
|
A5-10
|
3分
|
学校能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强化师生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意识,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
|
学校有思想品德教育专题网站或栏目,其中有与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的材料
|
|
|
A5-11
|
5分
|
学校积极参与省、市、区县三级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资源库开发建设及优质教育资源评比活动,有激励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建设的机制
|
学校能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积极参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资源建设
|
|
六、附加(20分)
序号
|
内容
|
分值
|
指标描述
|
指标评测点
|
数字化材料准备建议
|
A6-1
|
学校特色应用
(20分)
|
10分
|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应用中有突出成绩;出版数字化校园专著并有一定影响;有应用方面特别突出的教师或学生
|
视具体情况而定
|
|
A6-2
|
10分
|
自主开发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或模块,在校内使用效果明显并有推广价值
|
视具体情况而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