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实验班学情调查调研报告
学生基本情况的调研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根本,科学合理地进行学情的调研为我校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保障。2010年5月,我校友善用脑子课题组对五年级(5)班进行了学情调查。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在五年级(5)班,学生人数39人,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所使用的调查工具为“友善用脑”总课题组提供的三份调查问卷,从认知倾向、思维类型、学习快乐度和学习成果四个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状况。其中认知倾向和思维类型,既表现了学生先天遗传的因素,也反映了学生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学习快乐度则是从学生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学习的物理环境、课堂教学氛围和学习习惯、过程及结果6个维度反映学生的身体、智力和情感状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归纳总结百家湖小学五(5)班的认知倾向和思维类型以及影响学生学习快乐度的主要因素,提供给教育教学处室和任课老师,用友善用脑的教学策略方法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本次调查科学性、准确性,我们采用了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管理的方法,即在同一时间(认知倾向和思维类型调查用时15分、 影响学生学习快乐度调查用时15分)、同一地点和2名教师现场咨询管理的方法。
二、主要结论:
(一)思维类型测试统计分析表
分析型思维人数
|
16
|
41%
|
总体把握型
|
2
|
5%
|
均衡思维型
|
21
|
54%
|
总计
|
39
|
100%
|
1.思维类型测试统计分析
一般认为:人的思维类型分为分析型、总体把握型和均衡型。分析型的思维方式注重细节,善于一步一步地演绎归纳事物。总体把握型的思维倾向于全面、综合的了解掌握事物,关注事物的总体框架和主要脉络。均衡型思维则具备以上两种思维的主要特点。
调查显示:分析型思维人数16人,总体把握型人数2人,均衡思维型人数21人,分别占比41%、5%和54%。总体把握型的比例相对较低,均衡思维型比例相对较高。
2.建议:
⑴实验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思维类型特点,在班级活动和课堂教学时要兼顾各种思维类型特点的学生,在创设情境、设计提问、学生行动导向教学活动等教学方面要有变化,以适应学生的思维类型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⑵总体把握型思维人数仅2人,仅占总人数的5%,说明传统意义上的,一步一步地演绎归纳事物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建议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全面、综合的了解掌握事物,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针对总体把握型思维学生的教学策略。
(二)认知倾向测试统计分析表
听觉型
|
1
|
2.5%
|
视觉型
|
1
|
2.5%
|
动觉型
|
10
|
26%
|
没有明显倾向型
|
27
|
69%
|
总计
|
39
|
100%
|
1.认知倾向测试统计分析
人类通过各种感官接受外界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我们的行为,这种信息接收、加工和处理过程就是人的认知过程。由于人的生理差异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感官接受信息的敏感程度以及大脑组织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认知倾向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之一,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关系极大,是教师必须了解和把握的学生的重要信息,也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主要依据。认知倾向分为听觉性、视觉型、动觉型和均衡型四种。视觉型的认知倾向更多的喜欢用眼睛看去感知事物,听觉型的认知倾向往往长于通过听和说来感知事物,动觉型的认知倾向则更习惯于在运动、行动和触摸中感知事物。认知方式没有明显倾向的,属于均衡型。认知倾向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个人不同的认知习惯和特征的表现。试题通过考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等活动中的不同表现,测试学生的认知倾向性。
调查显示:听觉型人数1人,占2.5%,视觉型人数1人,占2.5%,动觉型人数10人,占26%,没有明显倾向型人数27人,占69%。这一结果体现了小学生的特点,即动觉型的比例较高,约听觉型人数和视觉型人数之和的5倍。
2.建议
⑴教师教学方法应呈现多样化,以符合认知倾向不同学生认知要求。
⑵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设计用眼睛(视觉)、用耳朵(听觉)、用动作或进行触摸(动觉)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行活动,建议教师三种形式都使用,对认知倾向明显的学生而言用一两种感觉的功能则更强大。
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必须了解本班学生的具体认知倾向,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⑷多用行动导向的完整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做中学”。
⑸建议学校教学处、教研组针对学生的现状改革考评制度,建议从听觉、视觉、动觉三方面,转化考试形式,改革一纸定性的传统,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调整教师课堂评价制度,鼓励教师课堂创新。
(三)快乐度测试统计分析表
非常快乐
|
37
|
95%
|
比较快乐
|
1
|
2.5%
|
不快乐
|
1
|
2.5%
|
总计
|
39
|
100%
|
班级快乐度
|
97.5%
|
1.快乐度测试统计分析
快乐是人在感受良好时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反应是在健康、安全、客观环境适宜的基础上,对事物感到满意的状态。学习快乐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环境、过程、结果感到满足的程度。本次活动从学生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交往、学习的物理环境、课堂教学氛围和学习习惯、过程及结果6个维度进行调查,反映学生的身体、智力和情感状况,这六个维度分别涉及了学生学习的物质基础、学习的触发机制以及学习的习惯、过程和结果几个方面,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现实状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是否乐于学习的原因所在。
调查显示:非常快乐的人数为37人,占比95%;比较快乐人数为1人,占2.5%;不快乐的学生数为1人,占比2.5%。实验班学生快乐比例是比较高的,说明这批学生的基础比较好,这为实施友善用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班级快乐度97.5% 。
2.建议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深入研究小组共同体的合作形式,使学生快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不快乐的方面还表现在:学习物理环境方面的第12项教室、第13项学校;学习情感范围方面的16项课堂氛围和学习习惯过程结果的第19项教学方法上,一般偏离和严重偏离的比例为:
第12项 教室 12人或30.76%(一般偏离)、25人或64.10%(严重偏离);
第13项 学校 12人或30.76%(一般偏离)、25人或64.10%(严重偏离);
第16项 课堂氛围 10人或25.64%(一般偏离)、25人或64.10%(严重偏离);
第19项 教学方法 20人或51.28%(一般偏离)、15人或38.46%(严重偏离);
4.建议:
⑴教室环境的布置应该更友善,注重教室的通风,教室的环境需要有学生的作品和自然的绿植,教室环境更趋于家庭环境,使学生更容易放松心态,进行合理的友善用脑学习。
⑵学校在德育建设、文化校园和特色上下功夫,组织大型主题突出的具有行动导向性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做中学,学中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又培养了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的德育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⑶针对小学生学生的特点,任课教师努力进行教科研工作,研究探讨课堂氛围活跃的方式方法,建议多使用友善用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活跃课堂,使学生乐学、会学。
⑷建议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改革教师的评价制度,把使用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方法进行量化,纳入到教师的评价制度中去,以鼓励和引导教师,落实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总之,本次调查工作是对五年级一个班的一次基础性的学情调查,这为我们有效地开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空间。
班主任老师需充分利用调查的成果,挖掘学生个体存在的个性化问题,组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以任课教师为辅的管理团队,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开展具有班级特色的工作,最终达到学生乐学会学的教学目标。
2010年5月12